首页
/
实时讯息
/

10岁男孩不幸溺亡,父母起诉4名未成年玩伴!法院判了

更新时间:2025-08-17 21:52:00

五名不满12岁的孩子结伴戏水,

其中一人却不幸溺亡。

事发后,

痛失爱子的父母将一同玩耍的

4名同伴及其父母告上法院,

要求赔偿。


未成年玩伴该不该为意外担责?

法院会如何判决?


该事件发生在2024年3月,广东河源和平县5名未成年人(年龄8岁-11岁)相约到桥下水潭玩耍。起初,5人在浅水区玩沙、玩水。之后,其中3人往深水处走,10岁的小明与8岁的小红不慎落水,当时,11岁的小东救起了离自己较近的小红,但因水深不敢过去拉正在水中挣扎的小明,只能呼喊对方赶紧游回来。岸边9岁的小丽与11岁的小天发现后大声呼救,并用电话手表报警。


之后,救援人员赶到现场,但小明不幸溺亡。小明的父母向法院提起诉讼,诉请与小明一同玩耍的四名同伴及其父母承担赔偿责任。


河源市和平县法院经审理认为,几名同伴均为未成年人(均未满12周岁),虽对到河边玩耍及到河中游泳可能导致的危险有一定的风险认知,但身体及智力发育尚不健全,面对突发情况时自保尚有不足,并非负有法定救助义务的主体。在小明溺水时,在不能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不能给其他未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赋予超过其能力的义务,同时其他同伴呼喊、报警等行为,已尽到与其年龄、智力、体能、阅历相当的一般救助义务,因此,同伴对小明的死亡不具有过错,不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一审判决后,小明的父母提起上诉。河源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后,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经办法官指出,每一起未成年人溺水悲剧的发生,都向社会敲响警钟。未成年同伴并非法律规定的法定救助义务主体,本案中救助主体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救助能力有限,不应苛责其必须成功施救。如悲剧不幸发生,除亲自救助外,同伴可积极采取呼救、向周边成年人求助或报警等合理方式,在其能力范围内采取救助行动,争取最佳救援时间。同时,请各位家长切记,家长作为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务必增强安全意识和监护意识,切实承担监护责任,尽到教育和保护义务,守护孩子健康成长。


法官提醒


暑期是未成年人安全事故高发期,家长应尽到更严密的监护职责,严防意外事故发生。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唐梦葭

编审:何迪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泥巴网 赣ICP备2025055576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