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乡村振兴看发展】麦积区伯阳镇:挖改提质科技赋能市场搭台 苹果产业奏响振兴强音

更新时间:2025-04-29 21:04:00



麦积区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褚艳玉 董怡凡)乡村振兴是一幅徐徐铺展的发展长卷,产业便是其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麦积区伯阳镇锚定苹果产业发展关键点和突破口,通过挖改提质、科技赋能,以精细化管护为老果园注入新生机,用创新技术让旧果园焕发新活力。晨光中挂满露珠的果苗,恰似迎风摇曳在沃土上的绿色希望,正是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

连日来,麦积区伯阳镇的果园里一片繁忙景象。果农们正抢抓农时,精心栽植新一批的矮砧密植苹果树苗。新栽植的树苗整齐排列,在阳光下舒展身姿,充满蓬勃生机。不远处,一架无人机腾空而起,载着肥料缓缓飞向果园深处。这是伯阳镇石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引入的无人机运输系统正在吊运化肥。面对复杂的丘陵地形,传统人工运输肥料不仅效率低下,还耗费大量人力。如今,无人机按照预设航线,轻松地将物资从山脚运送到山顶,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也减轻了村民的负担。可以说,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为果园的春季管理按下了“加速键”,也为传统农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作为产业升级的重要一环,伯阳镇石门村132亩老旧果园正在经历“蝶变”。“这块果园原来因品种老化、产量不高,导致经济效益下降。今年,我们统一实施老果园挖改,不仅优化了产业结构,还带动了村民发展果品产业的积极性。”石门村党支部书记师飞说。

以技术破题,用产业作答,让老果树发新枝,使土特产成金饽饽,既做靓了乡村“面子”,更充实了农民“里子”。 石门村果农杨斌蹲在田间进行抹芽,他望着种满新苗的“希望田”,眼神里充满了期待。“苹果市场行情这两年比较好,今年通过村上挖改调来的都是好树苗,长势也好,我对种植苹果这一行非常有信心!”老旧果园挖改项目启动后,杨斌参与了项目施工,成为了果园改造的一名“施工员”,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而像杨斌一样,石门村有15户70余名村民通过参与果园管护、分拣包装等环节,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

产业发展,产销衔接是关键。新建成的伯阳镇果品交易市场,成为了全镇果业发展产销的强力“引擎”。市场占地60亩,核心区域配备9800平方米标准化果品交易大棚,内设101个规范化摊位,并建有容量达2000吨的现代化冷库。市场内苹果分拣、装卸、包装等功能分区科学合理,构建起了“采摘-交易-运输”全链条服务体系,可实现果品流通的高效运转。

目前,市场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20家客商入驻,运营高峰期日均交易额超百万元。依托市场发展,当地300户村民实现了就近就业,有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今年,伯阳镇计划投资180万元对市场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搭建起果农与收购商购销无障碍平台,为果品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我镇紧紧围绕花牛苹果产业发展,抢抓政策机遇,以‘挖改提质’为核心,大力推进果园改造工程。2022年至2024年全镇累计完成老果园改造3000余亩,今年计划改造面积3263亩,新果园预计盛果期亩均收益可突破万元。”伯阳镇副镇长王鑫说道。

从“传统种植”到“科技增效”,从“分散销售”到“市场集散”,伯阳镇通过“改旧园、强链条、拓市场”的组合拳,让老果园变身“聚宝盆”,让苹果产业成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和“家门口”就业的“新引擎”。随着一棵棵果树焕发生机,一幅“果香四溢、产业兴旺、村民富足”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伯阳镇徐徐展开……【编辑 杨艳花】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泥巴网 赣ICP备2025055576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