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城子古城考古揭开了哪些未解之谜
和林格尔县土城子古城位于盛乐镇上土城村北,古城面积约4平方公里。从现代考古学意义上讲,土城子古城考古研究是从1943年开始的,解放后又以60年代、80年代以后为考古的重要时段,特别是1997年到2001年,考古工作者对古城遗址进行了4次大规模发掘,同时又对古城周边墓葬进行了科学考古,从而揭示了土城子古城诸多未解之迷。
土城子古城的历史究竟从何开始?其实,这个问题在长时间里一直困扰着史学界。1934年成书的《和林格尔县志草》记载:“成乐县城,秦置在今县北土城子。”但是,查遍《史记》《资治通鉴》其他史籍,都未能找到“成乐县”的踪迹,这使得上述记载成为孤证而未能被史学界接受。而通常被学界接受的最早的行政建置是,西汉定襄郡治成乐县。但是,经过数十年科学考古,最终证实土城子建城时间在战国时期,而且在古城内外发现了春秋时期的遗存和遗物,诸如“耳铸公剑”等,从而最终确定土城子古城的历史上限为春秋时期,进而得出土城子古城上下延续了两千余年。
土城子古城究竟分几个部分?在以往的认知里,人们普遍认为土城子古城分北、中、南三部分。但是,经过考古勘探和发掘,特别是经过认真分期研究,最终确定古城分为北城、中城、南城、西城四部分。西城西半部被宝贝河水冲毁,仅存东城墙,南北310米,地层单一,为春秋时期文化遗存;南城东西550米、南北650米,系春秋战国至魏晋北朝时期文化遗存;北城东西1450米、南北1760米,内含中城,始建于唐代,主要为唐代文化遗存;中城位于北城南部偏东,东西500米、南北790米,是整个古城文化层最深的部分,最深处可达10余米,含战国至元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堆积,始建于代魏,唐辽金元沿用。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内含了排列有序的文化遗存,并使古城的分区更加详细、准确,这也呈现了土城子古城完整的历史风貌。
土城子古城经历史哪几个重要发展阶段?这是人们比较关注的重要问题。在较长时间里,人们的认知仅限于汉代、唐代、辽金元时期这样几个大的历史时段,主要原因是考古研究不充分之故。因此,经过多年大规模考古研究,最终在土城子古城发现了各个历史阶段的文化遗存遗物,从而证实古城经历了春秋战国、汉魏、隋唐、辽金元这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这里面的春秋时期、代和北魏时期,因遗存的发现和遗物的出土,最终得以确定,从而弥补了土城子古城考古的空白,进一步丰富了这座古城的历史内涵。
土城子古城有没有国际风范?关于这一点,主要得看隋唐时期。隋大业三年(607年)八月率文武百官亲巡大利城(土城子古城),接见了启民可汗及义成公主,出席这次盛会的还有吐谷浑、高昌、高丽等国的使者,以及突厥、奚、契丹等部族首领,这本身就具有了国际意义,是一次国际和平盛会。进入唐代,单于大都护府更是承担了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中继站的重任,留下了众多遗物。如土城子古城的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一批具有西域特点的贴塑陶器;出土了由新疆制造的钱币“大历元宝”。另外,历史记载,唐肃宗之后,唐朝与回鹘的交易量逐年增长,回鹘人用马匹交换唐朝的绢,然后经单于大都护府贩往西域以及波斯(今罗马)、身毒(印度),而西域商人也频频前来单于大都护府做生意。当然,还有印度高僧悉达多前来单于大都护府的开元寺传经布道,并留下了深深的印迹。所以说,此时的土城子古城颇具国际范儿,是中西方交流的重要节点城市。
除以上重要考古发现外,考古工作者还为我们揭开了诸如古城的叠压和打破关系、街道的分布状态、民居的建筑形态等未解之迷。通过考古发掘,还原了这座城池的原始风貌,向人们展示了古城的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布局、建筑分布,这为建设考古遗址公园、展示考古研究成果、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创造了条件。
丨来源:吴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