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6月底前20000个电梯智能阻止系统将在南昌市安装到位

更新时间:2025-05-06 14:10:00

智能“守门人”上岗 “家门口安全”更有保障

  “检测到电动车进入电梯,请立即移出!”在青山湖区罗家镇中大景小区电梯内,随着电梯智能阻止系统的语音提示响起,电梯门保持敞开状态,直到车主将电动车推出,这一幕科技感十足的安全防护场景,正成为我市众多居民小区的日常。

  今年,我市计划部署20000个电梯智能阻止系统。随着这一项目的落地实施,一场运用科技手段守护居民“家门口安全”的行动正在有序开展。

  电动自行车因便捷经济,成为市民出行的重要工具。然而,其进楼入户带来的安全隐患却不容忽视。“电动车电池一旦起火,火势在密闭楼道内的蔓延速度超乎想象,滚滚浓烟更是致命的‘隐形杀手’。”南昌市消防救援局防火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家住西湖区的市民李女士对此心有余悸:“我们这栋楼以前经常有人把电动车推进电梯,楼道里也停满了车,晚上睡觉都不踏实。”像李女士这样担忧的居民不在少数,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已成为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隐患”。

  为破解这一困局,我市开始积极探索新的解决之道。在部分小区,电梯智能阻止系统率先试点应用。日前,记者走进位于青山湖区的中大景小区,直击“智慧防线”安装现场。狭窄闷热的电梯井内,技术人员与维保人员正紧密协作。“安装过程中必须由持证人员操作,确保不影响电梯运行安全。”安装刘师傅一边调试线路,一边指着电梯顶部崭新的AI摄像头介绍,这台设备与相关平台视频设备构成“智能卫士”,凭借图像识别与承重感应双重技术,如同给电梯装上“火眼金睛”,连电动三轮车、平衡车等特殊车型都难逃它的“法眼”,识别准确率高达98%。

  安装完成后,为了检验这套智能阻止系统的性能,记者跟着物业的刘经理来到停车棚,挑了一辆带儿童座椅的电动自行车。“这种车身不规则的,最考验系统识别能力。”刘经理说。

  当车轮刚越过电梯门槛,刺耳的警报声骤然响起,电子显示屏瞬间弹出红色警示画面,电梯门保持敞开状态。几乎同一时间内,物业值班室的告警消息已经推送过来,附带电动车进入电梯的抓拍照片,清晰记录下这一“违规”瞬间。记者凑近摄像头观察,镜头旁的散热孔正轻轻震动,仿佛在宣告着“智能卫士”的高效运转。“现在有了这个系统,我们的工作轻松了许多,小区也更安全了。”刘经理告诉记者,为配合系统运行,物业还在小区内规划了专门的电动自行车停车区域,配备充电桩,引导居民规范停车、充电。

  20000个智能阻止系统的建设,涉及资金、技术、协调等诸多环节。我市建立起消防、市场监管、住建等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明确“市级支持指导,属地具体落实”原则。建设资金采取“先建后补”模式,全市共需经费约1200万元,建设资金由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先行统筹解决,待建设完成并通过现场验收后,由市政府安排资金600万元对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予以奖补。

  与此同时,我市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宣传,提升居民安全意识。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发放宣传单,物业在电梯内张贴警示标语,消防部门还组织多场安全宣讲会。“以前觉得电动车放家里充电方便,现在知道危险了,也支持安装这个系统。”青云谱区居民李先生说。随着智能阻止系统的逐步推广,南昌电动自行车违规进楼现象明显减少。

  南昌市消防救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快建设进度,确保6月底前20000个智能阻止系统全部安装到位,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我们将把系统运行情况纳入小区消防安全考核,定期检查维护,让这套智能‘守门人’真正发挥作用。”

  以民生实事为抓手,用科技力量破解治理难题,为居民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这20000个智能阻止系统,不仅是守护安全的科技设备,更是南昌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提升民生福祉的生动实践,让居民的“家门口”更安全。(洪观新闻记者 万玲)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泥巴网 赣ICP备2025055576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