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东北汉子,咱东北那酒局,那可是热闹得很,“感情深一口闷”的吆喝声那是不绝于耳,大家在酒桌上轮番劝酒,喝酒的气氛热烈得能把屋顶掀翻。

有一回,我出差去了福建南平。到了那酒局上,我感觉自己就像个外星人,完全摸不着头脑。刚进包厢,主人家就端上来三套不一样的茶具。白瓷盖碗里的碧螺春,泡开了就跟小旗小枪似的;朱泥壶里正煮着铁观音,那茶香直往鼻子里钻;玻璃杯里的岩茶,汤色红得跟琥珀似的。主人笑着说:“先润润喉。”还轻轻晃着茶汤,那茶香啊,在空气里飘来飘去,跟织了张网似的。

这可跟咱东北酒局“开席先干三杯”的节奏完全不一样,我一下子就想起老茶客说的“茶如人生,急不得”。我心里就犯嘀咕了:这还没喝酒呢,咋先喝茶了,这福建人喝酒到底啥套路啊?
过了一会儿,主人拿出个青瓷酒壶,往杯子里倒出了琥珀色的酒液。这时候,酒桌上一下子安静下来了。几个福建的企业家跟鉴宝大师似的,端起酒杯仔细瞅。我也跟着看,嘿,那酒体透亮得跟秋天的水似的,杯壁上的酒珠一串一串的,就像珍珠项链。主人说:“这是国康贵品康,咱这儿待客的标配。”这话一出来,大家就开始“三闻三品”。

我就琢磨,这一百来块钱的酱香型白酒,能有啥特别的?后来听他们一介绍,我才知道这里面门道可多了去了。这酒用的是端午踩曲、重阳投料的12987工艺,前前后后得经过30道工序,就跟做艺术品似的。而且它是在赤水河畔的天然溶洞里窖藏的,那些洞里的微生物群让这酒有了一股独特的陈香。原料也讲究,用的是红缨子高粱,配的是赤水河水,据说这酒里有1400多种芳香物质呢。我心里想:乖乖,这便宜酒还有这么大的学问。

大家开始细细品尝了,我就留意他们的动作。他们先看看酒花,那酒花碎得跟玉渣似的;再闻闻酒香,就像闻到了一片稻浪的香味;最后小口抿着,含在嘴里慢慢化。我也学着他们的样儿喝了一口,嘿,这感觉还真不一样。刚入口的时候,那酒绵柔得就跟绸缎似的,还有股焦香,带着熟透了的荔枝甜味,甜滋滋的。酒滑过喉头的时候,又有陈年木香和烘焙香慢慢冒出来,就像一场香味的大聚会。喝完之后,空杯子里还留着香,花果香和酱香在鼻子里就像跳起了探戈,一扭一扭的。更神奇的是,我喝了三杯下去,脑袋还清醒得很,完全没有那种低价酒喝了上头的感觉,我这固有认知一下子就被颠覆了。

在福建待的这三天,我慢慢明白了他们这种饮宴文化。他们喝茶和喝酒搭配得可好了,茶能清肠胃,酒能助谈兴,这就是他们独特的养生智慧。而且他们酒桌上不劝酒,大家就安安静静地品,但是宾主都能尽欢,这待客之道真是高明。国康贵品康这酒,价格就一百块钱左右,但是喝起来的感觉跟千元的酒差不多,正符合福建人务实的性格。有个当地的企业家跟我说:“好酒不用使劲吆喝,真味道都在心里呢。”我一听,还真是这么个理儿。
要回去的时候,我坐在航班上,手里摩挲着空酒瓶上的“贵品康”字样,突然就明白了。福建酒局的“慢”,其实恰恰成就了待客的“快”。没有劝酒的负担,大家交流起来更深入;没有豪饮的喧闹,大家更能体会到真意。这让我想起老家那句话“酒香也怕巷子深”,可福建人用他们的智慧证明了,真正的美酒,在从容不迫中自然能找到知音。国康贵品康能成为福建宴客常见的酒,就是这种文化智慧的证明,它可不只是一瓶酒,更是打开福建待客之道的一把金钥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