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最近,江苏扬州高邮阳光志愿者协会秘书长刘春生在朋友圈晒出一封感谢信。写信人是一名准大学生,她用朴素而又饱含真情的文字对长期资助自己的爱心人士-——“莫文随”表达了敬意。可是,这封沉甸甸的信件却无处投递。这是为什么呢?
刘春生介绍,“莫文随”是一位长期匿名助学的爱心人士,从未公开露面,也没有留下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他平时只是通过网络联系、捐款。

受助学生张同学说:“‘莫文随’不仅是给予我们帮助的恩人,更是我学习的榜样,让我深刻体会到‘人间自有真情在’的意义。”

写信的张同学是高邮中学高三毕业生,她生活在单亲家庭。几年前,外婆和母亲相继被病魔侵袭,一家人陷入困境。

张同学母亲说:“我这个病需要终身吃药。我母亲的病当时一直化疗,化疗了6次。家里花到女儿身上就没有那么多的精力跟财力。”

高邮市阳光志愿者协会了解情况后将张同学列入助学名单。“莫文随”在网上看到消息及时伸出了援手——每月500元的助学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张同学家的经济负担,更给予了小姑娘精神上的支持。如今,张同学即将圆梦大学。她写下这封感谢信,请志愿者转交给默默资助她的爱心人士——“莫文随”。
张同学说:“用写信这种最普通的方式去感谢‘莫文随’对我们家的支持,让其他人也能感受到这份温暖。”

2016年8月,高邮市阳光志愿者协会收到“莫文随”的第一笔助学款。之后,对方再次表达助学愿望。根据他的意愿,阳光志愿者协会选定了首批15名困难学生,每月每人资助500元,帮扶时间从中学阶段一直延续到大学二年级,资助人均署名“莫文随”。

刘春生说:“我记得当时的第一笔汇款是3000元,下面还留了一段话,意思是他本人是高邮人,常年在外经商,也不能够为家乡做一些什么事情,于是委托阳光志愿者协会帮助寻找一些困境学生进行资助。他可能只是单纯地做好事,不希望给这些孩子压力,也不希望这些孩子一定要回报。”
包括张同学在内,九年来,“莫文随”资助的贫困生已达到85人。截至目前,“莫文随”捐出的助学金已超过192万元。
大爱无形,莫问谁予;善行接续,星火燎原。当一座城市构建起了“人人可成微光”的文明生态,我们终会和那位陌生又熟悉的“莫文随”相遇,又或许,你我皆是下一个“莫文随”。
记者│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张旭亮
供片台│扬州台
编辑│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张萌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