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国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现状白皮书》:推动早筛早诊,加强高危人群筛查与多层次医疗保障

更新时间:2025-04-20 09:43:00

2025年4月18日,我国首部《中国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现状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在“第31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正式发布。

记者了解到,《白皮书》调研发现中国小细胞肺癌的“预防-筛查-诊断”存在三大缺口,分别为:高危群体识别不足、早期筛查力度不够、快速诊断难度较大。

受访患者中近半数(47.47%)小细胞肺癌患者无吸烟史,但传统筛查策略仍以吸烟史为核心指标,忽略了环境暴露、遗传、职业等非吸烟相关的风险因素,导致高危人群识别覆盖率不足,从而暴露筛查盲区。数据显示,有77.93%的患者确诊时已处于广泛期,22.28%的患者确诊时长超过3个月,显示出公众缺乏对小细胞肺癌的疾病认知,特别是早期症状的识别不足。

据介绍,小细胞肺癌的神经内分泌分化特性赋予其超高侵袭性,早期就通过循环肿瘤细胞形成微转移灶,这可能是导致患者初诊即为广泛期的原因之一。加之小细胞肺癌缺乏特异性症状,患者自身的疾病认知、风险意识、就医意识薄弱。这种诊断延迟与肿瘤的快速进展形成共振效应,因为较长的确诊周期意味着可能无法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不仅会延误病情,增加治疗难度,还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造成更大的负担。

对于上述缺口,《白皮书》中建议,应加强小细胞肺癌早期筛查和诊断的推广工作以提升公众认知水平。如:加大对男性和高龄等高危群体的筛查力度并建议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充分考量非吸烟相关风险因素并将其纳入筛查范畴,高危人群在CT检查基础上结合辅助手段及时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或穿刺活检以缩短确诊时长,同时着力提升患者疾病认知意识并优化确诊流程,以此改善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状况。

此外,经济负担问题也是患者能否持续接受规范治疗的重要因素。《白皮书》显示,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沉重,多数患者家庭的主要收入用于疾病治疗,超八成家庭因治疗承受不同程度的经济压力,近半数患者未能参与慈善援助项目且申请面临各类困难;患者多依赖单一保险类型,缺乏多层次保障,难以承担高额的治疗费用。经济原因因此也成为最普遍的停药诱因之一。

对此,《白皮书》呼吁优化诊断流程、持续投入新疗法研发、规范用药管理,特别是通过推动创新疗法纳入医保目录和简化慈善援助流程来提升治疗可及性。同时建议构建多层次的保障体系及全方位生活干预网络,以系统性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

(大众新闻记者 周欣怡 实习生 裴海滨)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泥巴网 赣ICP备2025055576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