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在清华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名师荟萃、名家辈出。前贤往矣,何以亲炙?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东莞展览馆推出“尺素情怀——清华学人手札展”,展出130余名清华学人240余件珍贵手札及文献资料,为大家走近清华学人打开一扇新窗口。

本次展览是东莞文博机构首次与国内顶尖高等学府文博场馆联合办展,被列入东莞2025年文化强市重点项目,是“莞邑名贤传承计划”的重要展览项目。
策展团队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馆首展之一“尺素情怀——清华学人手札展”的基础上,聚焦莞籍清华学人群体,特别增设“清华莞影”板块,重点呈现著名历史学家张荫麟的学人风采,以“引进+原创”的策展模式,创新融合高校和地方人文资源,传播和弘扬莞邑名贤文化。
展览由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指导,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东莞市文物局)、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主办,东莞展览馆承办,将持续展出至9月13日。

文宗学府
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等名家手札亮相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一部清华办学史,是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科教强国奋斗史的缩影。百余年来,清华不断延揽各领域的优秀学者,汇聚了一大批名家大师,也为社会不断输送优秀人才。前贤往矣,但“手泽存焉”,从名家大师留下来的信札、讲义、诗文手稿中,后人仍可感受到清华学人风采。
2016年,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原常务副馆长杜鹏飞策展的“尺素情怀——清华学人手札展”作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馆首展之一,给广大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反响热烈。在东莞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开启“莞邑名贤传承计划”的背景下,“尺素情怀——清华学人手札展”落地东莞。

尺素虽小,然则小中见大,可以看到普通传记中未能展现的精粹点滴。杜鹏飞说:“这些手札背后,是一位位有个性、有喜怒、有情怀的人,有正史中难得见到的丰满和真实。”
在“文宗学府”板块中,策展团队精选了涵盖国学、史学、哲学、文学、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的百余件清华学人手札,包括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冯友兰、梁思成、费孝通等名家大师的手札。每一封手札,都是一段历史的见证,都藏着一个鲜活的故事。
这些清华学人手札不仅记录了学术传承的脉络,更折射出清华学人“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精神底色。展览主办方表示,希望借此向奋战在各行各业、努力践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和“行胜于言”校风的清华人致以崇高敬意。

清华莞影
首次系统梳理、专题展示“史学奇才”张荫麟
千年莞邑,人才辈出。百年清华,不乏东莞学人的身影。据不完全统计,清华大学档案馆登记在册的莞籍清华学人共有252人。
作为“莞邑名贤传承计划”重要展览之一,“尺素情怀——清华学人手札展”融入莞邑名贤,强化地方特色,聚焦莞籍清华学人群体,特别增设“清华莞影”板块,并重点呈现被誉为“史学奇才”的著名历史学家张荫麟,彰显东莞与清华精神的交融传承。
张荫麟(1905-1942),东莞石龙人。17岁负笈清华,24岁获公费到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哲学和社会学,学成归国后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浙江大学任教。兼通文史哲,学术兴趣广泛,一生著述多达170余篇、100多万字,尤以史学成就最为著名,有专著《中国史纲》(上古篇)。

博学多才的张荫麟,一生虽短暂,但足够绚烂,尤其是在史学领域,有“史学彗星”之称。梁启超赞其是“罕见的史学奇才”,陈寅恪称其为“清华近年学生品学俱佳者之第一人”,钱穆说“中国新史学之大业,殆将于张君之身完成”。
适逢张荫麟先生诞辰120周年,策展团队特别在“清华莞影”板块重点呈现其学人风采。

因张荫麟去世时恰逢社会动荡期,留下的资料非常有限。为收集相关资料,策展团队历时数月,多地走访,最终汇集了一批极具史料价值的珍品,包括张荫麟清华成绩单、张荫麟在赴美的船上给容庚提及赴美路线的信件、张荫麟在清华任教时的请假申请等。
这些书信、档案资料是张荫麟先生一生足迹的有力实证资料,且均是首次公开展出。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文博界首次系统梳理、专题展示张荫麟先生,进一步丰富了莞邑名贤相关研究和展示。

杜鹏飞表示,此次“尺素情怀——清华学人手札展”东莞巡展,对展览内容进行调整,新增“清华莞影”板块,重点呈现莞籍清华学人张荫麟,旨在探索高校与地方文化资源创新融合模式与互动传播路径,从而赓续中华历史文脉,为城市发展赋能。
展陈方式方面,策展团队精心设计了丰富的互动体验装置,如“翻”阅中西、“推”动科技发展互动装置,让偏静态的文献展动起来。同时,展厅内还设置了“墨韵素流光”“南窗旧梦”“莞式书香”等打卡点,通过场景复原、多感官叙事,力图给观众带来沉浸式观展体验。

结合展览,东莞展览馆还策划了系列以“荫”为清华为主题的社教活动,横跨整个展期,包括专题文博讲座、夜间开放活动、配套教育活动、馆校共建活动、学术研讨会等。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欢迎市民观众走进东莞展览馆,近距离欣赏、品味清华学人的手札,感悟名家大师的情怀与境界,汲取奋进的精神力量。

展览配套教育活动

采写:南方+记者 马新杰 通讯员 东莞展览馆
图片:邓浩
【作者】 马新杰;邓浩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